卫星遥感监测等科技让环保更精准
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有一些技术成为人类的“千里眼”“顺风耳”,大大增强了我们的环保执法、灾害监测等能力。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情况、违法企业的偷排行为、高寒缺氧地区的水文资料……有了科技的帮助,获取这些以往看来难以掌握的数据成为可能。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十年了,那片曾经饱受创伤的土地现在怎么样了?那里的山川植被,如今恢复得如何?当年那些让人为之揪心的堰塞湖,风险消除了吗?
科学家用技术给出了答案:日前,中国科学院发布的汶川地震10年遥感动态监测报告显示,到今年,汶川震区生态恢复、灾区城镇重建成就显著;监测与评估表明,震区堰塞湖风险已基本消除。
近年来,在生态环境领域,遥感、自动化远程控制水文遥测等科技手段,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针对汶川震区的结论,便是科研人员基于十年间的海量卫星数据以及高空遥感飞机、无人机等获取的航空观测数据分析得出的。
卫星遥感监测,让小堆垃圾、小水沟的污染都难逃“法眼”
以前,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看到大面积的垃圾堆放、大江大湖的水体污染等,现在连小堆垃圾、城市沟渠的水体污染,也难逃“法眼”,这得益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发展——空间分辨率越高,能识别的目标就越小。
遥感,是在航天或航空平台上对地球系统或其他天体进行特定电磁波谱段的成像观测,进而获取被观测对象多方面特征信息的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海洋环境调查、天气预报、空气质量监测等方面,遥感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副所长张兵介绍,现在,遥感科技已显现出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三高”新特征,并开拓了更多的应用领域。高时间分辨率遥感能精确监测作物种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围湖造田、植树造林、森林砍伐等植被生长状况或工程进展情况,实时监测和预报台风、寒潮等,还可以准确量测洪涝灾害水淹区域、草原或森林火灾过火区域等,以及大区域实时监测农业旱灾、近海与湖泊水华暴发、草原或森林虫害等。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技术则可以实现对水中污染物成分、植被物理化学参数的分辨。
“应用需求是遥感技术不断发展的驱动力”,张兵说,“未来遥感卫星系统将围绕精准化、便捷化、大众化的要求,向智能化方向转变;在传统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持续进步的同时,无人机遥感以其灵活机动的数据获取方式,将呈现井喷式的发展;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兴起,遥感大数据分析已进入蓄势待发的节奏。”
无人机执法,让违法企业的偷排行为无处遁形
在环保执法领域,无人机已经成为监管人员必不可少的“办公用品”。
河北唐山市某钢铁厂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的小钢铁企业,但由于靠近山区、位置偏远,一直没有被监管部门发现。环保部门在一次执法行动中,通过无人机航拍,发现了这家企业违规生产、污染环境的事实。如今,该企业已被取缔。
据生态环境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以前,常规的环境监察手段主要有明查、暗查两种方式,“但是这两种方式都有明显的短板,明查的话,企业一般会提前有所准备;暗查,则只能看企业厂区外的排污情况。而大气污染问题中,证据很难固定,这给环境监察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与传统方式相比,无人机执法独立性更强,可以随时随地起飞,随时掌握企业排污情况。据介绍,无人机可以搭载高分辨率摄像机、专业光学相机、热红外相机等,在100公里以外获取的地面高分辨率视频数据实时传回指挥车。无人机航拍获取的影像资料分辨率最高能达到0.04米,相当于在1000米的高空清晰地分辨出地面上火柴盒大小的物体。对钢铁、焦化、电力等企业实施监控时,执法人员可以从无人机传回的影像直接观察到企业排污、脱硫设施运行等情况。
由于作业高度一般在700至1000米,无人机一般很难被地面企业发现。
Bigemap GIS Office 国产基础软件
Bigemap GIS Office是一个全面且易于使用的国产化基础软件,为用户提供数据处理、编辑、数据分析、集成以及可视化呈现的综合数据集平台。支持上百种数据格式:shp/kml/kmz/dwg/dxf/gpx/csv/excel/txt/tiff/geotiff/osgb/mbtiles/tiles等,对数据流转、嵌入、融合、以及更多地为用户提供数据的增强处理及多种分析工具。在不同场景不同行业下支持坐标系转换CGCS2000/WGS84/Xi’an80/Beijing54/UTM等多种投影互转互换、支持专题地图、大数据加载、航拍影像、矢量数据、栅格数据的导入导出、瓦片切片及地图服务发布。
了解详情>>